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8集力行分享 |
熊世玉学长 |
|
尊敬的老师、各位学长,大家好! 首先感谢老师对上次力行报告的回复,谢谢老师! 下面是末学这周的力行报告。 这周的课程完成情况是:看了两遍视频,听了3遍音频,看了3次文本。在以后课程的学习中,学习的遍数还需要增加;每天早晚读《弟子规》,但是晚上那遍有时候读得比较晚就会有些敷衍,起不到反省的效果。还是要听老师的话,早一点读才能,而且不能只是读,还要反省一天的所作所为,要不然没有进步。 上次课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末学一直记在心里:“当我体会到父母的辛劳、辛苦,我告诉自己,这辈子父母的恩德都报答不完,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,一句不恭敬的话。”这句话从上节课起末学就在心里重复了好多遍。末学想到自己能够来到这个世上,想到母亲哺育我,为了我担惊受怕,教我说话、走路,教我尊敬老师和长辈。。。。这怀我、生我、养我、育我的恩德,一辈子都不能忘记!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。就算我的想法没有错,也正如蔡老师所说,他们的观念一时转不过来,我们要考虑到父母如何能够接受,要慢慢地引导,不能操之过急。如果操之过急,父母可能接受不了,不但不能达到目标,反而引起不好的后果。在这之前,末学正是犯了这个错误,想一步登天,说话也没有考虑到父母能不能接受,他们不接受我就跟他们大声争论甚至说一些赌气的话。结果是目的没有达到,反而让父母生气、担心,还不断破坏他们对我的信任,我自己心里也很难受。那时候我不愿反省自己,因为这件事情不遂心,反而是把从小到大那些不愉快的经历都搜索出来,找父母的不是,觉得自己受委屈,以为这样能改变现状。结果不是的,这只是把自己置身于苦海当中,这就是自找苦吃!和父母的关系不会因此变好,我想达到的目标也不会因此实现。想起蔡老师的那句话“人很多时候目标都正确,但是路走到一半都忘记了,都在中途意气用事。”我的目标是什么?不就是希望父母能接受我的决定吗?那我找父母的不是就能达到这个目标?绝对不可能,那是缘木求鱼,死路一条。凡是都要忍耐,不能急于求成。这个忍耐不是一天两天,可能是五年,也可能是十年,甚至可能是二十年,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。要在这个过程当中,反省自己,改过自己,静待机缘,这是唯一的出路。有时候觉得可真难啊!可是难忍也要忍,要是再意气用事,就前功尽弃了。 老师在这节课程中讲到,“人不能愈熟愈随便,应该愈熟要愈尊重,纵使再亲的人,礼貌也要时时提得起来。”这真是对末学很重要的提醒。末学回想以前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,就是因为太随便,没有以礼相待,而造成家庭气氛不好和感情的生疏。以前确实是在外面对待别人都能比较礼貌,回到家笑容没了,语气也冷淡了,甚至还带刺,弄得大家都不开心。言语态度对于家庭氛围确实至关重要啊!所以以后不管是通电话还是一起相处,对待家人也要像对待外面的人一样尊重、礼貌。当然最彻底的就是多看家人的优点、记住家人的恩德,诚于中自然形于外。 老师在讲他的朋友恭敬父亲的事例时,提了一个问题:我们在做人生的决定时,有没有询问父母的意见?这让末学想到自己的可以说是惨痛的教训吧。记得末学的高考成绩在当年是全校文科的第二名,应该算是还不错。可是那个时候末学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,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大学,甚至都不知道活着为什么,所以也没有认识到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。没有向父母征询意见,也没有去做相关的了解,只用了十几分钟考虑,选择了一所认为可以开拓视野以后好赚钱的学校和专业就去读了,根本没有什么长远的考虑。其实当时母亲一直在旁边跟我说,叫我选师范学校以后当老师。可是我压根没听进去,我也没有静下心来去问问母亲为何会有这个看法,我就这样草率而武断地作出决定了!直到上了大学,被调配到一个稚嫩而自己又不喜欢的专业,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。可怜读了这么多年书,都不知道读书为什么!要是我从小就知道“读书志在圣贤”,知道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”是养父母之志,知道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为社会做贡献才是人生的意义,我不至于读得那么漫无目的,选得那么不负责任!再退一步,就算那个时候我还糊里糊涂,如果我能虚心听取父母的意见,能认识到自己既然心里一点着落都没有,父母所说的多少有点道理,顺从父母的心意,或许大学四年就不会如此虚度吧,以致于如今的工作母亲也不是很满意,替我操了不少的心,真是对不起。现在知道后悔没有用,只能以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来安慰自己,不管怎么说,遇见了圣贤文化,总算一大幸事。以前的教训更激励自己,要好好学习圣贤文化,增长智慧,多亲近仁者,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,再也不能不负责任地轻易做出抉择了。 这次力行报告就先到这里,感恩大家!感恩读书会提供的学习平台!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